• 首页
    Home
  • 驻留
    RESIDENCY
  • 事件
    EVENTS
  • 教育
    EDUCATION
  • 展览
    EXHIBITIONS
  • 讲座与访谈
    LECTURE & INTERVIEW
  • 关于A8设计中心
    About A8 Design Center
  • Streetscaping@海口 评委寄语(上)

    Comments from the Judges of Streetscaping @Haikou (I)

    Streetscaping @海口方案征集于11月13日正式启动,经过6位评委的筛选,产生了6位入围设计师。Streetscaping @海口目前已经进入方案设计的阶段,为了更好的践行此次项目发起的初衷,以设计体现江东新区整体发展方向,达到激发城市活力的目的,A8设计中心特邀6位专家评委做了一次特别访谈,分享他们对于城市景观设计的经验,以及对入围设计师的特别寄语。


    评委寄语

    (按姓氏拼音字母排序)


    匡晓明

    Streetscaping@海口 评委寄语(上)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市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天府新区总规划师


    评委寄语


    对于设计师的建议:


    第一,关注街道的多样性。街道是城市最普遍也是最日常的公共空间,希望设计师能够梳理出城市街道的不同类型,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第二,关注街道的独特性。在不同类型的城市街道中,要善于发现并归纳其独特性,提出不同的理念,并针对设计主题提供典型性的设计方案;


    第三,关注街道的地域性。海南无论在气候植被或者人文方面都具有极其鲜明的地域属性,设计师在设计中不仅要关注气候,也要关注植被,并且能够体现出建筑的在地属性,并给予系统梳理和明确的表达。


    如何设计好一个成功的街道:


    第一,完整的街道应该是一体化的。既要针对不同道路清晰的划分路权,也要强调街道各要素的整合,最终形成有机的整体。比如上海的大学路就是一个很好的道路规划案例。


    第二,舒适的街道应该是人性化的。设计师既要关注街道各构成要素的亲人尺度,也要考虑相对应的街道家具,是否符合人体工学,更要符合人的基本需求。比如街道的安全,方便,舒适,健康和智慧等相关内容;


    第三,永续的街道应该是活力化的。街道物化的背后是活生生的市民或者游客,成功的街道离不开经济,社会和人文属性的综合考虑,尤其是街道界面的公共性和活力性值得特别关注。


    Streetscaping@海口 评委寄语(上)


    龙灏

    Streetscaping@海口 评委寄语(上)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重庆大学医疗与住居建筑研究所所长


    兼任中国建筑学会医疗建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健康城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多项学术兼职,主要从事医疗建筑、城市住宅设计、人居环境发展设计及理论(医养建筑结合方向)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科研20多项,设计项目获“教育部优秀建筑设计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9项,荣获“全国十佳医院建筑设计师”、“重庆大学教学工作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评委寄语


    对于设计师的建议:


    设计师认真领会竞赛发布的公众号和任务书的内容是最重要的。任何一个项目设计方案的最终确定,都离不开它广义的“环境”,包括场地本身的各种条件、建设方(包括招标方、竞赛组织方等)角色、评委组成等。如果要说具体细节,可能需要设计师在各自的设计成果中呈现,更加准确地把握“宏观与微观”“概念与成果”的几层关系。


    推荐案例参考:


    客观说,由于本次竞赛的课题是基于全新规划、建设中的新区,我个人确实没有什么具体的参考项目可供推荐。因为一方面世界范围内,较为著名案例大多是基于建成环境(如著名的纽约高线公园、新晋“网红”的上海杨浦滨江等),基础设计条件没有什么可比性;另一方面,我所知道的国内近些年大规模新区建设中,对于建成环境在这方面的可参考性似乎也乏善可陈,当然,这本身就成为了本次竞赛的意义所在。


    Streetscaping@海口 评委寄语(上)



    王焱

    Streetscaping@海口 评委寄语(上)

    Perkins&Will,董事,中国区城市设计总监

    美国注册规划师

    绿色建筑认证师


    具有30年从业经验的王焱,不管是在为政府还是私人机构所做的城市设计或总体规划方面,还是在将愿景转变成现实的过程中对技术技巧的管理和执行方面,都拥有丰富的成功经验。在其作品中,不论其区位、规模、类型、新旧或复杂程度,都能找到环保主义与都市主义的精神所在。值得一提的是,王焱的手绘表达与机绘表达能力都非常强,这非常有利于与业主在设计上的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


    评委寄语


    现代城市街道场所,这个题目由欧美最先开启探索,其发展历程大概已经有二、三百年历史。但在中国我们才刚刚开始谈这个的话题。设计竞赛在中国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从街道角度来谈城市,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以往,人们往往关注的是万众瞩目的天际线,大众使用的脚下空间,然而对街道空间讨论的较少。从城市角度来讲,如果算上整个城市中的公共空间,街道一般占到40%左右。从人流量考量,街道能够占到60%~80%,因而街道对城市有很深远的影响。


    给设计师的建议:


    街道设计实际上可分为完全两个制衡的层面,一个层面是规范性,另一个层面就是这次竞赛强调的创造性


    首先,街道空间范围其实是非常狭长和有限,了解其限定性,对创造性非常重要。我举一个例子:以前孩子上学的时候,学校要求每个家长带孩子做一个有意思的社会命题,我便带着我孩子班上的小朋友做了这样一个命题:“大家都很喜欢街上的车,这些车的品牌、设计、样式各不相同,但是所有的车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是什么呢?”一个星期以后,我收到各种回答,大多数不准确。事实上,所有的车不管多长多高,它的宽度大致一样。因为全世界的车道都有一个标准宽度,所以车都不会特别宽。通过这件事,他们会知道社会是有规范性的。车的样式可以随便设计,但是车宽是不能随意设计的。所以,设计的规范性非常重要。


    而对于街道设计来说规范性同样重要,设计师应该在此基础上发挥创造性。我建议参加此次竞赛的设计团队和设计师,应该清晰的认识到街道规范性和创造性的区别。什么地方应该遵守规范,什么地方可以创新。如果在一些范围强行去创造,反而适得其反将创造性变成了一种破环性,而这种现象存在于很多城市之中。


    于此同时,不要把规范性当做某种规矩和限制,而我们往往会建议年轻的设计师,要关注不同地方的创新。对于海口这个项目来说,还是有很多创造性的空间,包括任务书中提到的家具、开放空间等等。


    另外,我认为街道设计创新应该和时代相结合。这个时代是年轻人的时代,是向前的时代,像5G、人工智能、信息系统等等,这都象征着我们的新技术和新挑战的成果。从历史角度来看,街道的发展和技术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早在1896年芝加哥举办的一次世界博览会,人们第一次把电器和照明技术应用在公共空间。博览会之后,城市街道开始使用电灯照明,这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突破。100多年前,街道的发展和技术发展就已经开始结合在一起了。


    如今的时代赋予了我们很多新的技术和手段,希望年轻设计师不要仅仅创作简单的造型设计,还要能够与时代最新技术相结合。海口政府也希望可以利用这次机会,引进一些新的理念和技术,为海口街道赋予新的使命感。


    推荐参考案例:


    就中国的街道设计来讲,比较成熟的应该是在上海。而关于借鉴经验,我从两个方面来说:首先是我们的实践,这两年来,我的团队一直在宁波杭州湾新区做街道设计和开阔空间导则设计,涉及到大量的街道规范和创新性工作。我们与上海规划院一起合作,对公交站点,公共汽车停车位,街道家具和景观的进行了街道一体化设计。


    其次是一些世界上非常有名的街道,比如巴塞罗那纳的伦布拉大道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这些都是传统经典设计。还有一些创新型街道,比如好莱坞星光大道,将他们的产业和明星效应结合在一起,非常有意思。波士顿的几条滨水街道,将码头和开放空间设计也是非常有意思的。


    早年我工作的美国公司WRT,做了一个关于下华尔街的设计导则,同时还为电池公园(battery park)做了开发设计规范。这个公园实际上是一个混合型社区开发,里面包含的公共空间、街道设计、以及岸线设计都非常有意义,它成为新都市主义出现之前的一个回归性设计,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其实很难想象,它发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它所带来的公共效益公共活动,包括滨水空间的探索,对七八十年之后的高线设计都是有启发意义的,所以街道成长是带有历史感的。


    Streetscaping@海口 评委寄语(上)


    此篇为三位评委寄语(上),下期将分享另外三位评委寄语(下),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