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Home
  • 竞赛
    COMPETITION
  • 事件
    EVENTS
  • 教育
    EDUCATION
  • 展览
    EXHIBITIONS
  • 讲座与访谈
    LECTURE & INTERVIEW
  • 关于A8设计中心
    About A8 Design Center
  • 万华漂浮绿洲

    Wide Horizon

    A8设计中心于8月4日发起“万华漂浮绿洲(Floating Oasis)设计师驻留招募”,招募持续20天,共收到来自国内外设计事务所、机构、个人的投稿共计52件。A8设计中心现对入选的两位设计师,进行正式公开发布。



    ”Floating Oasis“ 驻留设计师公布:

    按姓氏拼音排序)


    罗珂


    万华漂浮绿洲



    景观建筑学硕士

    成都朗读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讲师

    Cranbrook Academy of Art访问学者

    台北艺术大学驻留艺术家


    在过去15年的实践中,罗珂的作品主要集中在中国西南地区,服务于地产商、政府、文化机构以及个人,其作品类型涵盖中小型文化类建筑、公共景观以及艺术装置。作为朗读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和主持建筑师,他的实践创作和思考一直致力于公共空间的营造以及基于知觉体验的建构形式与意义的研究。


    他的研究和实践试图处理一些现代主义建筑师前辈们不曾遇到过的新问题,并以此为研究的导向,努力拓展建筑学的学科边界,重新定义建筑物的意义。他的作品倾向于将建筑视作一个重要的“媒介”,通过建筑空间的经营和建构逻辑的梳理,努力建立起人与自然现象、历史、文化以及时间等其它要素的连接,并解释人造空间的形式和构造如何精确地传递观念信息,体验者通过身体的“直观”捕捉、感受和处理信息使之最后回溯到观念本身。




    &


    王廓



    万华漂浮绿洲



    Atelier One and Many合伙人


    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获得伦敦AA建筑学校人居与城市硕士、建筑研究实验室硕士;曾任洛杉矶Morphosis事务所建筑师;在伦敦和洛杉矶有多年旅居和工作经验。2016年回国创立壹和万象设计事务所。壹和万象注重激发集体的创造力,希望设计设计令人眼前一亮的服务空间,使用户得到关爱和灵感,也创造性的破解难题,使生活豁然开朗。


    01 罗珂项目介绍


    万华漂浮绿洲



    项目名称:泉水湖创客中心

    项目位置:邛崃泉水湖公园

    建筑面积:8486平方米

    结构形式: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混合结构


    “ 就像蜘蛛结网,一切主体本身与对象持有的特性之间,交织成网一样的关系,经过千丝万缕的编织,最后形成主题唯靠它存在的基础。”      

                                                                                                                                                                         ——雅各布·约翰·冯·埃克斯库尔


    一个建筑如何连接人与其生活的世界,可以看作是是建筑存在的重要意义之一。正如理论家舒尔茨所描述的那样,人之所以对空间感兴趣,其根源在于存在(Existence)。它是由于人抓住了在环境中生活的关系,要为充满事件和行为的世界提出意义或秩序的要求而产生的。在一系列的设计思考中,如何建立空间与本土文化、历史、自然现象、以及使用者的密切关系成为了设计概念的源头和工作重心。


    在泉水湖创客中心的设计中,建筑师提取了川西本土特有的“林盘”居住模式作为空间原型。因为林盘的原型包含了农耕时代在这个地方生活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理解,包含了乡土文化的基因,同时也在这个空间中连接了历史、行为、以及自然现象。设计企图用现代主义的方法,重新破译,并精密地编织这张关系的网,并且希望使用者在交织的关系中寻找到存在的意义。



    万华漂浮绿洲



    项目名称:听风堂

    项目地址:邛崃泉水湖公园

    建筑类别:景观建筑

    项目面积:300平方米

    结构形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有谁见过风?非我亦非你;

    但当叶颤摇,便觉风穿越。

    有谁见过风?非你亦非我;

    林木低头时,乃是风吹过。

                        ———克里斯蒂娜·罗塞蒂(Christina Rossetti)


    听风堂位于邛崃羊安工业园区泉水湖公园,作为公园服务驿站,其主要功能是茶室和创客路演讲堂以及配套公园的卫生间。服务建筑以从湖面吹来的风这一自然现象作为概念的出发点,试图将风这一习以为常的现象转化为丰富的体验。例如利用建筑形体将湖面吹来的风导入压缩强化风的触觉感受,抑或利用风吹动悬挂在讲堂上空的风铃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将风转化为听觉体验,又或者将古代绘画中“风竹图”的意境带入视觉体验。听风堂不仅仅是一个具有日常功能的服务建筑,同时也是精神上的“自然的教堂”。



    万华漂浮绿洲



    项目名称:文脉巷威士忌餐吧

    项目地址:四川邛崃

    建筑类别:商业建筑

    项目面积:552平方米

    结构形式:钢框架结构


    历史是“一个时代在另一个时代里发现的值得注意的那些东西的记录“。

                                                                     ——雅各布 布尔克哈特《对历史和历史学家的评价》


    如果着手去理解文脉巷片区的历史价值,首先一定会发现一些引起设计格外注意的东西,比如:在历史中被反复修补的墙面、巧妙地搭建空间的民间智慧、时间在建筑表面留下的斑驳痕迹,以及沉淀在空间和细节中随处可见的文化基因。可是自工业革命以来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代,这些印迹不再被当作是细节与生活的痕迹,不再作为设计与”器物“产生连接的证据,不再容纳鲜活的日常生活,反而被视为手工时代生产力低下的种种“不规范”、“不美观”、“不标准”……


    于是建筑师尝试剥开这些破败的表象,试图去发现一些当代社会已然丢失的更本质的空间要素,思考文脉巷的价值所在。或者干脆反过来想:如果把这些表象的要素一个个取消掉,直到文脉巷的价值完全消失的那个临界点,看看最后必须要剩下什么最有特征的到底是什么。最后,建筑师发现了文脉巷保留下来的当代城市空间所稀缺的,可以容纳丰富日常生活行为的空间结构。也就是“街”、“巷”、“径”的空间秩序。


    这些空间结构的价值在于,它能容纳鲜活的日常生活,容纳了关于文脉巷声音、气味和质感的记忆,也包含了邻里关系的线索。因此,设计试图在这个小房子里恢复或重现这种小尺度的街道空间结构,并希望通过一系列的设计手段、材料表达和构造研究,建立起体验者与历史的连接,并通过对建筑所营造的氛围的体验理解文脉巷片区的历史价值与空间价值。


    建筑师最初选择了一处历史建筑(邓氏洋房)的遗址作为设计基地,邓氏洋房建于民国末年与新中国建立的内战时期。其修建时紧跟时代、及时将政治的文化元素也反映在建筑之中,成为民国末期与解放初期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的代表性建筑,业主方希望能够为这个建筑注入一个威士忌餐吧的业态。正是基于这样的诉求,也启发了发现文脉巷、邓氏洋楼和威士忌三者之间的共同点,也是他们和人的体验产生连接的重要纽带和价值。

    那就是历史。



    万华漂浮绿洲



    项目名称:苔舍

    项目地址:四川成都

    建筑类别:住宅建筑

    项目面积:507平方米

    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苔舍是建筑师给自己的工作室和家起的名字,出于对苔藓这种植物的喜爱。在这里工作和生活,希望它是一个能够把中国传统园林的空间趣味包含进去的空间。于是,投射在白色墙面上的树影和光影变化成为了空间中最活跃的元素。


    Casa moss的概念受到了美术馆的启发。在建筑师看来建筑就像一个容器,它的重要性取决于里面所容纳的事物。而绘画作品就像美术馆的一扇扇窗,它使得体验者和另一个时空、另一些事物产生连接。除此之外,建筑还要吸纳光、影;让时间得以显现,让生活充满戏剧性。体验者因为建筑的这些非日常的功能产生了和世界和文化更紧密的联系。



    万华漂浮绿洲



    项目名称:云亭

    项目地址:邛崃

    建筑类别:景观装置

    项目面积:410平方米


    我是秋云

    空空地不载着雨水

    但在成熟的稻田中

    可以看见我的充实

                   ——《飞鸟集》泰戈尔


    乡村保存了许多儿时的记忆,这些记忆以图像的方式储存在脑海里。例如在仲夏的某个早晨,大家趁着阳光灿烂的天气在晒场撑起竹竿晾晒衣物床单,似乎是每年这个时辰都会发生的日常生活场景。记得小朋友在其间欢笑奔跑捉迷藏或者是跟小狗嬉戏,大人在旁边屋檐下摆几条长凳围在一起聊聊今年的收成。晒场后面的稻田上飘来一片云,低低地随着微风缓缓移动着,远处的云逐渐聚拢过来,从东面传来了远远的雷声……这些画面是如此生动,又如此抽象。


    风亭的概念起源于记忆中稻田上的一片云,而它的构造方式则来自于乡村常见的竹竿晾晒衣物的方式。当很长的竹竿挂上衣物后,会因为重力呈现出缓缓的向下弯曲的姿态。这种姿态特别能体现四川人松弛且饱含张力的精神气质。


    02 王廓项目介绍



    万华漂浮绿洲



    项目名称:青山饭店

    设计团队:王廓、汪丹丹、张月、杨建涌、王骏一、刘文泽、杨澜

    项目地点:甘肃康县

    预计建成:2021年

    当地设计院:甘肃省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

    机电顾问:铨辰工程


    距离九寨沟开车2个小时,青山饭店的选址在景色秀丽的康县近郊。常年受限于交通不便,这里的美丽很少为外人所知。新建成的高速正在改变这一现状。设计团队需要谨慎的选择设计策略:一方面构想“非典型的县城酒店”;另一方面,要和当地局限的建造技术和建材选项角力。


    设计师选择让建筑消失在山林里,屋顶与山形呼应。同时,让每一扇窗户都面向紧邻的悬崖。在建造系统上,不采用幕墙而是选择土建主体结构,局部采用工业化的做法,以减少施工以及运输的难度。



    万华漂浮绿洲



    项目名称:龙昆路桥(之一)

    设计团队:Igor Pantic、王廓、Jakub Klaska、杨建涌

    项目地点:海口

    项目阶段:竞赛

    结构顾问:Bollinger Grohmann


    桥是克服地心引力、打破连接障碍的存在;桥是相逢之处,驻留之地,和眺望之所。桥是看与被看:人们驱车向北,经过茂密的乡村,进入现代化的海口市中心。龙昆南路的三座步行桥,一个一个,以连贯而独特的姿态,展开一个完整的故事:地域与摩登, 传统与未来。步行桥理当通过其设计和结构美,将当地自然景观与人工建造融合在一起,将文化遗产与当代设计融合在一起,也将海口的过去与未来融合在一起。



    万华漂浮绿洲



    项目名称:巨人小亭

    设计团队:王廓、张月、刘文泽

    项目地点:上海

    建成时间:2019年8月


    在巨人总部大楼旁完成一个建筑小品,对设计团队具有多重的意义,建筑师的思考也是多重的:一方面, Thom Mayne先生现有建筑的语汇,已经变成场所的上下文;另一方面,考虑到造价的限制,建筑师对应的设计语言必须简练有效;最重要的是,建筑师需要重新思考空间对使用者的意义:如果小亭是一个舞台,辛勤的保安、匆忙的访客、深夜下班的员工、和雨天送货的快递员,就是这个空间的主角。建筑师希望他们的相遇和谐而愉快,如果可能的话,最好还能坐在室外屋檐下的长椅上,一起欣赏大师的建筑。



    万华漂浮绿洲



    项目名称:海信自然探索馆

    设计团队:王廓、Igor Pantic、咸琇敏、Jakub Klaska、张月、刘文泽

    项目地点:青岛

    建成时间:2019年9月

    展陈顾问:上海波特曼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照明顾问:张宸璐


    由于土建工期的拖延,原定预算几乎减少一半。建筑师必须灵巧的实现最初的设计意图:用连续线性的几何,作为空间的控制性元素,引导参观、划分区域、统筹材料、组织照明。短周期、低成本、跨领域,项目团队的所有成员必须紧密协作:从产品出发,采用最优策略和最高效的材料体系。



    万华漂浮绿洲



    项目名称:成旅商务中心

    设计团队:王廓、韩英华、Kevin Halim Clarkson、李欢瓛、何嘉、熊一乐

    项目地点:北京

    建成时间:2017年5月


    “Furnitecture”和“Digital Carpentry”是设计团队不断探索和发展的设计方法和建构方式。同时,作为早期转型“共享办公模式”的空间,项目需要设计团队更多思考模式。这两者都需要设计团队跳出思维局限、采用产品视角。建筑师用“Furnitecture”作为整个空间的协调元素: 一侧是可以打开的金属完成面,另一侧是一系列功能性的空间和数控木制家具。从一到二层,从内到外,给使用者提供连续的社交、互动和共享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