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Home
  • 竞赛
    COMPETITION
  • 事件
    EVENTS
  • 教育
    EDUCATION
  • 展览
    EXHIBITIONS
  • 讲座与访谈
    LECTURE & INTERVIEW
  • 关于A8设计中心
    About A8 Design Center
  • “湖间消隐”驻留设计师公布:郦文曦

    "Lake disappearing" resident designer published by Li Wenxi


    在城市钢筋水泥的丛林中,如何去串联自然的节点,打造有流动感的城市公园,是当代设计所关注的焦点之一。在纽约,高线公园重新定义了城市生活,成为了地标性建筑之一;在成都,麓湖水线公园也将遵循自然特质,以充满惊喜的策划和设计,打造活跃、野趣的亲水公园。


    “湖间消隐设计驻留”聚焦麓湖环水公园离岛,期待以具有艺术性的装置隔板设计,在自然的掩映中,在水天相接的环境里,创造灵动且令人流连忘返的体验。



    “湖间消隐”驻留设计师公布:


    郦文曦


    早稻田大学建筑学博士/研究员

    郦文曦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日本建筑学会·正会员


    “湖间消隐”驻留设计师公布:郦文曦


    郦文曦,1989年出生于杭州。在浙江大学取得建筑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受国家公派赴早稻田大学(Waseda University)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日本建筑学会会长古谷诚章(Nobuaki Furuya)先生,研究方向为建筑空间论,于2018年加入日本建筑学会(AIJ) 任正会员,2020年取得建筑学博士学位并继续担任早稻田大学招聘研究员。曾工作于隈研吾都市建筑设计事务所(KKAA),于2016年成立郦文曦建筑事务所(LI WENXI ARCHITECTS)并任主筑师。设计作品“四盲”(Four Ways)获CIRCOS国际建筑竞赛第一名(日本·爱知,2015), “坡上云” 受邀参展IDW国际设计周(中国·杭州,2015) ,“边界住宅” 受邀展欧洲文化中心(ECC) “时间-空间-存在” 建筑双年展(意大利·威尼斯,2020) ,“地平线上的红色音符之屋(山之几何)” 获德国标志性建筑大奖(德国·慕尼黑,2020) 和德国国家设计奖(德国·法兰克福,2021) 。建筑理论发表于《日本建築学会計画系論文集》(日本) 、《China: The New Creative Power in Architecture》(瑞士)、《时代建筑》、《建筑师》、《domus》 等国内外刊物,事务所获评有方2019年度事务所。


    郦文曦项目介绍


    “湖间消隐”驻留设计师公布:郦文曦


    项目名称:边界住宅

    项目位置:中国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孙店村

    建筑面积: 180平方米

    庭院面积: 95平方米


    对于“边界”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在中国建筑的传统中,轴线布局和与之关联主庭院都在讲述一种关于中心的等级差异。而边界作为其补充,一直不被重视,界墙甚至成为被屏蔽的对象。然而,没有边界的烘托就没有中心的突出。边界空间作为等级与秩序下层,其趣味是在小尺度的空间中营造与自然的关系。


    从理性角度研究边界空间来源于作者对于苏州园林的一系列研究,在发表于日本建筑学会论文集的文章《中国苏州古典园林的外边界空间构成研究》中,我试图通过解构九大苏州园林的边界空间来获得对于类型语境下的边界处理方式,这种方式以137个抽象图解的形式呈现出来,这137个空间无一相似,但是面对的仅仅是4类边界墙体。以往研究常着眼于园林内部或者中心的构成方式而忽略了墙体的作用,当墙体被作为设计的起点来审视的时候,它们就会参与园林的构成,园林中的各个要素在面对墙体的时候即呈现出差异的策略。


    以类型学的方式考量,在边界住宅中,形体与围墙产生了九种空间关系,在边界空间中,形体与围墙产生了九种空间关系,类比中国传统住宅对于边界墙体的处理。此处的九种类型分别是:房间贴合于围墙, 房间被围墙包含,平台被围墙包含,钢架把围墙打断并被包含于围墙,台阶贴合于围墙,平台贴合于围墙,南侧亭子贴合于围墙,片墙打断了围墙,北侧房间围合了围墙并形成带型庭院。


    在边界住宅的设计中,作者参考了这137个苏州园林的边界空间,但也有一些是全新的构成方式,其中钢架与围墙的抽象关系较少出现在中国传统住宅中,类似构造在拙政园卅六鸳鸯馆北侧廊架和留园北侧又一村廊架中出现,只是他们是连续的,线性的,此处则强调空间转折时的过渡。


    “湖间消隐”驻留设计师公布:郦文曦


    项目名称:地平线上的红色音符之屋

                   (又名:山之几何)

    项目位置:中国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山川乡

    建筑面积:100平方米


    山川乡,群山环抱,位于中国湖州市安吉县的最南端。我们在当地中心小学门口设计了一个警务室,同时作为其温泉景区的入口节点。建筑是一种特殊的生命体,当他开始与地平线对话时,会获得一种超然的力量。这种力量能够形成一种氛围,让人陶醉其间。这次我们希望用一个小建筑,在大地乐章中,深深嵌入一个高音。


    山川入怀

    我觉得建筑中的人在望向远山的时候,身体应该处与一种“被大地包裹”的状态,人类的祖先就是在这种状态下与自然发生了最初的对话。于是我们决定以“竖穴”作为设计的第一个动作,即把建筑的一部分埋在地下。那么埋深多少才合适呢?经过多次模拟,最终定在一米。

    这样,在看到远山之前,身体首先要进入建筑的覆盖之下,同时进入的又不是那么深,保证上身在地面以上,从而产生一种与绵延起伏的地景相融合的空间体验。为了达到这一效果,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克服一些技术难题,比如大面积的开挖可能导致地下水渗出,为此结构设计师调整了方案,用整体式基础来回应这一建筑操作。


    红,超越红色

    我们一直在寻找一种媒介,让自然得以显现。从材料上寻求色彩对比成为实现这一意图的契机。有感染力的色彩,他带有明显的情绪性倾向,红色陶砖作为屋面,红色钢制幕墙系作为表皮,红色水磨石作为地面,这一系列差异的红,让红色超越色彩,与远处的青山呼应,而青山也在红色建筑的映衬下显现出来。


    山形顿挫

    远山的起伏为建筑屋面的转折提供了依据。从北侧操场看,屋面逐渐进入地面以下和场地融为一体。从南侧道路看,建筑屋面向上展开,迎接过往的人流。这一节奏的变化与场地的文脉和隐藏的功能诉求相一致。建筑竣工之后,不论是接送孩子的家长,进山旅行的驴友,亦或是田间耕种归来的村民,都愿意在这里驻足。他如高音,迎着太阳,面对远山,奏响小镇居民的幸福生活。


    “湖间消隐”驻留设计师公布:郦文曦


    项目名称:异尺度家具

    项目地点:中国杭州

    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


    【问题】

    平面呈长条形,如何在宽约25米,长50米的空间中塑造出等待、交流、休憩、工作四种连续但是气氛截然不同的空间,成为开始设计时首先面对的问题。


    【段落】

    启发我们的是长卷中国画中对于空间段落的处理。故宫本《韩熙载夜宴图》分五个片断,分别为听乐、观舞、休息、清吹、送别,画面中不同的时空之间以榻、屏、案等家具分割,每段中都出现的韩熙载作为叙事的主角,或卧谈或打鼓或挥手,其行为都与之发生了密切的关系。家具作为行为的重要载体,在叙事中发挥着情节分段、行为暗示等作用。


    【转译】

    基于对绘画要素空间转译的兴趣,我们在不同需求的空间之间设计了四件异尺度的家具,他们既分割了空间,又起到承载功能的作用。

    1.曲席

    进门之后一架曲面坐具成为叙事的开始,我们不想让等候成为枯燥的端坐,所以为白色沙发增添了曲面的承托,让坐这一姿态呈现多种可能性。

    2.众榻

    为交流和休息而设计的台阶形空间,不为沟通上下层,只为提供一个可以交谈甚至平躺的多人使用的类似于榻的空间。

    3.长案

    为茶水间设计的8米长桌是叙事高潮中不起眼的烘托物,却是公司小伙伴茶余饭后休息的必到处。

    4.移屏

    三面可以移动的白色墙体,划分出大空间内设计部、游戏部、市场部三个部门,随着界面的推移,各部门之间也适时的联系与分隔。


    【雨山】

    大面积玻璃砖的运用,使空间变得迷离,让人仿佛置身雨后空山之中,光线透过界面变得柔和。以此种嗳昧的方式分隔空间是为了弱化实墙的截然分隔,增加行走其间的乐趣。


    【后记】

    这是一次关于建筑学基本问题——分隔的设计实践,将传统绘画语言空间化是有趣且富有挑战的。


    “湖间消隐”驻留设计师公布:郦文曦


    项目名称:四盲


    本作品描述了与生活相关的四种视看行为,并且将其转化为四种建筑要素。这四种视看行为以初见、一撇、仰望、游目。暗示了人生的不同阶段之感悟。


    “湖间消隐”驻留设计师公布:郦文曦



    项目名称:间之家

    项目地点:中国浙江衢州江山市虎山街道何家山

    建筑面积:415平方米(主体)+ 39平方米(土灶房)

    建筑层数:3层

    建筑高度:10.7米


    2016年完成的“边界住宅”探讨了园林中被抽象的边界空间在当代独立住宅中的转译。此后我希望自己的每个作品都能探讨至少一个建筑学核心词汇。


    瓦砾从中生

    何家山当时规划的30余栋自建房用地均以抽签的方式决定位置,靠近道路的“间之家”用地虽然前区开阔但是朝向不佳,大面积的北侧庭园无法受到光照。周围的房屋未经计,是典型的近二三十年内的农村自建房,其间电线密布,野草间生。


    “间之家”就是在这样一个粗粝的场所里生长出来的,我们给建筑表皮做了窄木模板混凝土,希望延续手工制作的感觉,而后大部分外墙上了一层白色乳胶漆,以弱化手工的痕迹,建筑内部则充分保留植物印痕和素混凝土的质感,外围墙丝毫未翻新,还是保留了老屋拆除时候的老墙,它不漂亮,但是有过去的气息。我想以这种冲突的自身逻辑去回应断裂的文脉。


    分割—贯穿

    时间和空间在都被认为是连续的不可分割的,但是最初在构造这两个词汇的时候很有意思,它们都以“间”结束,似乎暗示其内部有某种结构。作为“间之家”的间首先是一种结构的限定,日常的琐碎感受总是在提示我们抛开作为整体的观念,转而去关注空气流转、光影变化、话外之音等隐匿的信息。家庭生活被4.4m-3m-4m-3.3m四个开间微差的定义下来,在不同的间中穿行,只在某个短暂瞬间能够感受到墙作为竖向分割结构的存在,这五片墙体和人的关系是明确但是若即若离的。


    书写性空间

    书法线条对于空间的分割存在笔与笔之间的微差,实体的笔画给人空间感,在描述分割与连接的机械性操作中有手工的痕迹。


    在“间之家”的设计中,我想表达一种和开间分割空间不一样的氛围。从“房间”到“开间”是空间操作的第一步。这意味着空间从四壁围合到南北贯通,结构上五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成为主要的受力要素,与之相对的,其余墙体大部分为砖墙。不同的开间承担了不同的功能,它们彼此并列,相安无事,直到中间出现了一条走廊贯穿四个开间,这一疏离感即被打破。


    从“开间”到“间”是空间操作的第二步。間(ma), 这一重要的审美意识,在黑川雅之看来是去除整体概念的开始,在住宅里,間(ken) 指的是柱与柱之间的长度丈量单位,同一个概念的两种解释恰好构成了“间”在这一作品的意义:生活需要尺度的规范,同时也需要穿透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