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肤计划设计师名单:一场有关表象和内容的实验
A8 POP Change Plan Designers Announcement
关于A8泡泡屋 焕肤计划
这是一个不那么严肃的事件
我们希望以此联合更多有趣的人一起,来探讨:
如何以设计实现多元与跨界
这是一场实验
关于表象,也关于内容
这是一次探险
既要动脑,也要动手
我们荣幸的公布这份精选名单
6位背景迥异的设计师/艺术家,
感谢你们愿意尝试design-built工作营的勇气,
期待你们为泡泡屋带来新鲜感与youth力!
(下文设计师按首字母顺序排列)
AaaM Architects
AaaM Architects (Architecture as a Medium) 是一个由三名香港年青建筑师于2015年创立和领导的设计研究工作室,在国内外均曾领导设计,并建成多个不同类型的建筑及设计元素。
我们相信建筑是一个无远弗届的媒介,建筑概念可以贯穿空间、对象和抽象的范畴,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事务所除了从事总体规划、 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品牌创造、空间装置外,亦以普及建筑文化为使命,同时参与文字创作、儿童设计教育、策展与专题研究等建筑文化传播工作。
设计作品遍布香港、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新加坡及东南亚等。设计团队在国内外均获不同奖项, 其中包括DFA Award、K-Design Award、日本Sky Design Award 、日本Good Design Award Best100 、 Singapore Design Award及成功设计大奖等。三位主创合伙人亦是2018年度 PER-SPECTIVE 40Under40「透视40骄子奖」得奖者。
陈树仁
联合创办人/总监
陈树仁于2004年获得香港大学建筑学荣誉文学士,及后2008年毕业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并于同年加入荷兰UNStudio一所国际建筑设计事务所工作。他是该事务所首位华人副总监及高级建筑师,并共同创办了上海及香港UNStudio办公室。 2017他离开了UNStudio,并于香港共同创立了AaaM, “Architecture as a Medium”,致力推广建筑文化,突破设计界限 。凭藉对亚洲及国内文化的丰富了解,他参与了多个亚太区的主要项目,比如杭州来福士广场,2014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主题馆,台湾高雄大立精品百货,香港西九龙文化区舞蹈演艺剧院,新加坡Rosegarden 综合发展,并在多个国际建筑设计竞赛中获得奖项,如大连市民健身中心竞赛取得二等奖和大连足球场设计竞赛取得一等奖等。除了竞赛设计之外,陈树仁还负责建筑项目多个阶段的工作,从概念设计到施工建造,务求保证设计与建成后建筑的高质量与一致性。其设计经验与良好的沟通技巧,有助了解客户各种需要及协调各专业团队,于既定时间与预算内完成优秀的建筑设计。
在建筑实践之外,陈树仁亦活跃于学术理论的的研究与探讨,他曾多次参与建筑学术研讨会,如“北京建筑设计双年展”及“设计上海”等国际设计会议,并担任主讲嘉宾。他亦于香港大学建筑系,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美国萨瓦纳艺术设计学院(分校),香港珠海学院建筑系及香港设计知专学院等客席评审。他亦是2018年度PERSPECTIVE 40Under40「透视40骄子奖」建筑类别得奖者之一。
彭展华
联合创办人/总监
彭展华于香港大学修毕建筑学硕士,曾于不同国家(英国伦敦, 奥地利维也纳及中国上海)从事建筑设计事务,并曾于著名日本建筑大师矶崎新设计事务所(上海工作室) 任项目建筑师,领导团队进行设计及协调苏州工业园区高铁站总体规划及长春淨月新区服务大楼等项目。
另外他亦曾参与设计涉及不同类型的建筑项目,当中包括: 英国布拉福德市Lister Mill 住宅,英国斯托克利市科技园办公楼,天津嘉里中心综合体,西安金地南湖住宅区,深圳金地岗厦村综合体,多哈西湾政府礼宾别墅,长春淨月新区服务大楼,苏州工业园区高铁站总体规划,天津铁狮门于家堡区综合体,重庆金融街协和城,沈阳百年城综合体,杭州万科中心,香港新世界中心K11 等项目。他的设计天份有助融合不同地区的建筑文化,其组织管理团队能力让他能同时统筹多个单位,缩短协调时间,为建筑设计带来突破。
彭展华的多个个人建筑设计作品均获得奖项及展览。其西安金地南湖住宅区设计曾获得2014 MIPIM 最佳住宅设计大奖,于2009及2012深港建筑双年展中展出曲面垂直绿化牆设计,深圳新保障房概念设计竞赛作品,亦曾在李小龙故居博物馆设计比赛中获得优异奖。他亦是2018年度PERSPECTIVE 40Under40「透视40骄子奖」建筑类别得奖者之一。
萧健伟
联合创办人/总监
萧健伟于他的建筑专业生涯里致力融合创意、理性、艺术及科技元素。从学院时期开始从各方各地发掘到的热情与启发,一直是他寻求优秀建筑理想的原动力,并积极透过实验、共创和交流实践建筑。
萧健伟以一级栄誉取得香港大学建筑学士学位,后曾留学于法国巴黎建筑专业学院(ESA),并于香港大学修毕建筑学硕士。作为建筑师,萧健伟曾服务于多间著名香港建筑事务所,包括许李严建筑师事务有限公司,利安顾问有限公司,何世樑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等,并参与多个不同类型和规模的项目,包括极具地标性的广东省博物馆,多个大型住宅区和公共空间设计,启发性和功能兼备的专上学院和宗教建筑,具有特别功能要求的医院及护理中心设计等等。他从设计到项目管理的范畴上都有全面和丰富的经验,亦经常和不同的国际设计及工程团队合作执行不同类型的设计项目。
萧健伟亦活跃于设计学术研究于教育范畴,他曾获YMWONG设计奖,并自2012年起兼任香港珠海学院建筑系助理教授,于培育年轻建筑设计师之同时把专业实践中的经验与学术环境里的前瞻性和活力融合于教学与设计中。他亦是2018年度PERSPECTIVE 40Under40「透视40骄子奖」建筑类别得奖者之一。
AaaM Architects项目介绍
项目名称:城寻山水—寻找山、水、城之间
项目地点:尖沙咀香港艺术馆广场
香港艺术馆三部曲公共艺术装置
水孕众岛,山峦起伏,一座城依山傍水而生。
受香港艺术馆及建筑师兼首席艺术家谭汉华先生的邀请,AaaM 建筑设计工作室非常荣幸能参与创作三部曲的系列装置作品,作为香港艺术馆经历四年扩馆后重新开馆的入口地标,同一时间亦为梳士巴利公园的公共空间创造无限想象。通过一系列的空间体验与探索旅程,三部曲分别为首章《山中寻》、中章《众山阅》、终章《水中山》,与背后的维多利亚港及世界闻名的香港山脊天际线开展对话。系列作品展出一年。
《山中寻》
于九龙半岛主轴的尽头—梳士巴利花园,耸立起高低起伏的山形结构,把游走于石屎森林的人带进山群之中,为一幅能走进去的立轴长卷拉开序幕。线描一般的弧形框架,层层迭迭地勾画出巍峨山峰;与一街之隔的摩天高楼展开对话,通透的山群贯穿城市与背后的海港,寻找城市与海港的关係。
在步近的过程中,山体透出变幻泛彩,演绎著五光十色城市风景与山水画墨彩的交汇重影,引发穿越古今的联想。重影与顔色变化流动著,把自然的四时变化转化为与城市环境的纷繁互动。弧线远看是座座山峰,近赏却似海浪,浪中有洞;《山中寻》邀请观众走进山群之间屏息回首,在层层脉络之中寻找别有洞天的城市风景。
《众山阅》
延续城寻山水三部曲之旅,把山体逐步缩小,予人可赏可塑的亲和感,把户外空间构想成彷如传统园林艺术的奇山石阵。
众山是与人共存共生、联系城市与自然的媒介。与第一步曲如出一辙的自然弧线框架,成了供人休憩的依靠,在此静观城市生活百态,把焦点重新放回外在环境,阅读城市,而人在其中又成为园林景致的一部分。当中置于旋转的盘台上的山,带领著人山的互动,并邀请观众置身其中,更把创作权授予观众,重组众山的构图,与周边的城市环境建立各样的关系;既是供休憩静观的山,又是可变的,开启人与人对话的场景,就此成为各式生活故事的开端,让山水艺术与人生百态结合起来。《众山阅》使此山水空间时刻变幻,生生不息。
《水中山》
为三步曲带来空间体验的终章,以抽象的空间元素揭开香港艺术馆内一连串艺术欣赏体验的序幕。城中寻山,山中寻城;众山阅城,联系众人;山水本同源,水中有山,而山中又有水;《水中山》探索山与水这化不开的关系。原本耸立于墩的山体俨然悬浮于半空,汇山成川,让想像游走于山体、倒影与海浪之间,与之前的线描山势同出一脉,与后来的维港同出一辙,成为连接城市与海港的媒介。
悬浮的框架回归到含蓄沉稳的墨调,与地上的影子交迭为画,并随日月轨迹时刻变化,使艺术装置转化为生动的城市风景。以自然的光与影为墨、四时为笔触,日与夜为题,为香港艺术馆前的这幅立轴长卷以自然作最后笔触,开启一道艺术探索之门。
项目名称:圣诞环保植树林
项目地点:香港中环元创方广场
每逢圣诞,各大购物中心及公共空间都争相以大型的圣诞装置粉饰一番,以此来营造浓烈的消费气氛,在高度商业化的香港尤甚。
然而,昙花一现的欢腾背后往往是极度的浪费,AaaM以此为出发点,于2017年在香港文化地标PMQ元创方设计了一组圣诞树,用16000多个回收软饮包装,创造了一片共有36棵圣诞树的“圣诞植树林”。
圣诞树的材料选择了回收的软饮包装,它本身就是树木加工而成的,再次使之成为圣诞树装饰的一部分,算是回归原点。他们将软饮包装内部的银色铝制材料翻出,作为设计的基本元素,统一了材料的语言。
与此同时,AaaM共设计了6种不同的折叠方法,让这些回收材料充分展现了其可塑性,而整个过程,是由4所小学的1600多位小学生共同完成的。配合灯光的设计,也满足了36棵圣诞树的美感与丰富度。
在空间的整体规划上,AaaM将7种不同大小的圣诞树由矮至高的排布在一个三角形的场地中。以人的角度来说,这里的确像是一片可以游走的树林;而从元创方两侧的阳台俯视看去,它呈现出了一个大的圣诞树形态,连接着外部街道及内部的休息区和工作坊。
同时,在展览结束之后,所有的材料都能拆卸回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了整个艺术装置。
纵观“圣诞植树林”的设计过程,像极了一个建筑项目,从灵感的开始,到设计、材料、灯光、节点以及整体规划和细节实施,包括可持续的理念,建筑从来都是一门多学科的学问。也因此,才创造出了这个既有美感、社会责任感,同时也满足了商业需求的圣诞装置。
项目名称:潛‧望 香港
项目地点:香港尖沙咀K11艺术商场中庭
「潜‧望香港」是AaaM建筑设计工作室继2017年北京设计周「潜‧望胡同」后,特意于今年圣诞及新年为K11度身设计「潜‧望」系列的第二个作品。“我们试图挑战零售空间和游乐场环境的现状,大胆的把购物中心的中庭变成”游戏场景“。 “Persicoping Hong Kong”是一种能够激发及改变传统零售空间模式的参与式艺术装置。团队结合了以住香港游乐场必备的「凼凼转」与儿时玩具「潜望镜」,构成一个全新的游乐互动装置。去年「潜‧望胡同」回应了北京白塔寺胡同片区的环境,在错综复杂的老城脉络中探索开阔天空,而设计亦满足了当地低收入家庭对免费游乐设施的热切需求,免却他们冗长的旅程时间。
「潜‧望香港」则从高度城市化环境出发,以香港独有的霓虹色彩和水管风喉构件为灵感,重新演释陪伴无数港人成长的本土游乐场,并展现其追求自由与历险的精神面貌。透过转盘与不同高度的潜望镜,参观者可以另一视角探索周遭环境与多变的中庭灯光效果,开放式设计亦突破平常过度管理及保护的游乐设施,并诚邀大家在艺术玩乐装置中自由自在地迎接圣诞。
兰征
产品设计师/AECOM商务经理。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业设计系 / 法国兰斯艺术与设计学院;曾获中国装饰混凝土家具工艺品类金奖,中国设计红星奖。
在多年的工作经历中,兰征的实践主要涉足建筑、规划、产品设计以及当代艺术领域,致力于各项资源整合与跨专业团队协作,混凝土等新材料的工艺开发与应用。
通过对当代艺术与设计持续不断的关注、探索和追问,她开展了一系列不同的形式语言的尝试,力图在当下社会文化、空间环境、技术材料与人之间,建立起新的结构关系与可能性,从而唤醒、拓展人们更多维度的情感记忆与感知边界——尤其是在当前持续的全球化现实危机进程下——以期能够通过作品,为重新审视“人与世界的关系”提供一些新的角度。
兰征项目介绍
项目名称:水墨天成混凝土系列器皿
2016第三届中国装饰混凝土大赛 家具工艺品类 金奖
绿色环保的材料,可批量生产的工艺,却又总是出现让人惊喜的不可控的肌理变幻——将水墨色彩融入白水泥混凝土浆料中,经过浆料的自然流淌、相互交织、彼此渗透、逐渐凝固,得到了浑然天成、独一无二的水墨纹理混凝土器皿,是传统水墨画与装饰混凝土的完美结合。
项目名称:卷曲系列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家具
2017中国设计红星奖
当混凝土变得纤薄,原本坚硬、厚重的混凝土也有了如纸一般卷曲、优雅的一面。
仅13mm厚的壁厚,不仅体现了超高新能混凝土UHPC(Ultra-High-Performance Concrete)优越的力学性能及精湛的生产工艺,更打破了混凝土常规的厚重形象,形成了强烈的认知冲击,展示了混凝土造型柔软、质地光滑、边角精细的一面。同时,其材料经济环保、实用性强、经久耐用,可用于室内外,是混凝土新材料新工艺在家具领域的最新应用,为未来混凝土产品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项目名称:“NŒUD”(打结)
兰斯艺术与设计院公开日入选作品
一把为了设计椅子而设计的椅子。作品最初通过在纸面上进行1:1的数张随机或有序的绘画尝试后,选定了此方案落地实践。
受自然界中看似无序但稳定的结构启发,选用了不同直径的细铁丝,作为单一且唯一的材料进行反复尝试与深化。作品未采用任何的粘连方式,在混乱又自由的状态中,通过“缠绕”“打结”,最终寻找到力学的稳定与支撑以实现“坐具”功能,并维持了初始创意的冲动性与随机性。
后通过同样的语境及方式的延展,完成了同系列的花器作品。
Loopwave/环状潮
环状潮/Loopwave为隶属于视觉艺术厂牌谱造司旗下的一个开放型艺术项目,成立于2018年成都,同年在Littles 空间完成首展。由艺术家周范主理,曾与包括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连卡佛,及各大活动进行合作。
视觉厂牌谱造司以“同步感观”为旨,聚焦现场VJ、装置设计、交互开发、影像及音乐创作,同时运营代理艺术项目 环状潮/Loopwave 与 NoiseTemple。
周范
Loopwave/环状潮项目主理人,独立艺术家
段落
独立音乐人,声音装置设计师,眼神实验(EEE)乐队主唱,谱造司成员
Loopwave/环状潮项目介绍
项目名称:Tomorrow 1.0 Interactive Video
明天 1.0 互动影像
《Tomorrow 》是Loopwave项目出品的第一件影像作品,不断剥落坍塌的表皮与滚动碾压的圆柱是为了再现“明天”这一随时化为记忆的意识景观或心理场景。
项目名称:Tomorrow 2.0 Interactive Video
明天 2.0 互动影像
2020年合作艺术家Greg Finger为“Tomorrow”完成了2.0版本的制作,这一次作品中的病毒元素被用来作为作品的视觉主题.
项目名称:Palace 装置
Palace/宫殿是以生物演变中的”退化”为主题的综合装置作品。 作品以灯箱、声音互动装置、互动影像为媒介组成。
莫方设计工作室
莫方是一个对公众开放的集概念餐饮、艺术展厅和小剧场为一体的复合空间,莫方设计工作室则基于这个实体空间进行持续的饮食设计与文艺活动策划的创作实践。我们尝试在这个多变的空间里,用有趣的视觉语言和叙事方式来构建每一个故事,因此你会时常踏入不同的语境,可能是一场展览、一次演出,或是一家快闪店、一席创意菜。
莫方食验室致力于构建艺术与生活之间的桥梁,秉持着“艺术经由胃进入生活”的理念,从口味、色彩、结构、体验等多重方面探索食物与艺术的关联,从而多层次地传达对文艺作品的解读。
莫方空间设计擅于将展览、装置艺术、戏剧舞蹈表演等艺文活动植入现有空间里,以灵活多变的方式激活空间活力与性格,挖掘空间属性的隐藏潜力。
廖青
成都莫方 Eating Lab+Gallery+Theater 主理人,研究生毕业于荷兰皇家艺术学院室内建筑专业(Interior Architecture) ,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室内设计专业。
项目名称:莫方食验室 Mofun Eating Lab
莫方食验室 Mofun Eating Lab 一直致力于构建艺术与生活之间的桥梁。秉持着“艺术经由胃进入生活”的理念,莫方潜入甜品与酒精世界,通过对艺术作品的理解,从口味、色彩、结构、体验等多重方面探索食物与艺术的关联,从而多层次地传达我们对文艺作品的解读。莫方食验室也擅长为艺术展览、戏剧舞蹈演出、时装发布会等文艺活动定制设计紧扣活动主题的设计款甜品台和酒会,将活动主题融于独一无二的饮食体验里,长留在参与活动的客人记忆中。
项目名称:红血球
戏剧作品的名称《红血球》是源于在第一次考察场地时,发现这些充满未来感的不锈钢座椅的形状酷似不停游走、生生不息的红血球,它在满足休憩功能的同时,与周边自然地理环境结合带来了一种跳动的生命力。这激发了A8设计中心决定让舞者的身体与环境融合,以模拟人类红血球输送氧气为线索,诠释初生、觉醒、传递、回溯这些既是红血球的,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可能会经历的人生状态。在这次舞美设计方案里,我最喜欢的一个部分是将红血球“运输氧气”这个生理功能转化为”送礼物“的身体行为,送出去的“氧气”是一种温暖的象征,它对于不同人的意义是不同的,可能是陪伴,可能是爱情,可能是同类的信号,这就让送礼物的行为可以外化为给观众“戴上戒指”或者“拥抱”。
项目名称:莫方空间设计项目
I AM MY SURROUNDINGS
这是一个为都市游牧民族设计的“家”的“安装包”,这套临时搭建系统拥有可灵活定义的空间搭建“附件”,支持在任何地方创建高度个人化的“家”。使用者可通过自行组装创造出一个室内空间布局和个人行为特色相匹配的独一无二的家。
SWING MAASTRICHT
该项目重新激活了马斯特里赫特一间LiveHouse门前的废弃空地,将其改造成了演出前后观众可逗留的场所。不同颜色的线性元素定义出了等待、休息、存储、娱乐等功能区域。
SUNDIAL BAR
“日晷吧”的创建是为了在一年中日照最长的日子里激活鹿特丹一栋空置许久的办公楼。根据阳光落于室内地面的光斑形状的变化,“日晷吧”的主装置会被转换为五种状态:从“单人孤岛吧”(下午5点小面积光斑)到“鸡尾酒吧台”(晚9点四边形光斑)再到“日落躺椅”(晚10点长条光斑),探索自然界的日程表可以怎样影响人的行为模式。
《万寿寺》家具店
看王小波的《万寿寺》这本小说时总有一种在读画家日记的感觉,很多的语句都有强烈的色彩感和画面感,为记录思维碰撞的共振,我顺着小说中放射出无数想象的描述,将此转化为介于“奇妙的家具”或“深邃的场所”之间的视觉语言。
Studio Mor
MOR设计研究室(STUDIO MOR),是一家立足于中国, 日本,加拿大的多元化建筑设计研究室。Megan在2012年从加拿大移居日本后,一直在活跃在广岛,东京与香港三地的建筑与室内设计领域。2018年正式与曾在大理赵杨工作室实践多年的李乐成立STUDIO MOR。公司目前有分布在不同的国家的项目,成员也有不同的文化背景。针对不同项目及受众的特点,我们希望以广泛包容的观念结合多元迭代的设计理念来赋予项目差异性和独特性。将整个设计过程变成一个独特的事件,融入到作品中去
Megan Shen
李乐
Studio Mor项目介绍
项目名称:景观栈桥
项目地点:海南蜈支洲岛
此项目为情侣主题的打卡景观桥,连接了本岛和不远处的礁石,宛如两个隔水相望的情人。我们自然而然想到了新娘的丝带来作为爱情的桥梁。而在阳光照耀下,这片海在不同的时间,会反射出不同的颜色,我们撷取了这些颜色作为镶嵌在丝带上的宝石。利用一定厚度的亚克力,制作出这些纯净的体块,透过不同的体块,能看到不同的风景和故事。
项目名称:圈圈森林
项目地点:日本静冈县
由于甲方是鳗鱼派的厂家,我们从鳗鱼的意向,抽取出动态的曲线线条来组织这个空间装置。利用相同半径的单元在空间上的不同角度连接,形成了这个不规则的形态,从而形成无限延展的自由空间。在其中,我们布置了几个层的网兜作为嬉戏的平台,像是一个扭曲的森林,穿梭在其中,有种空间失真的感受,提供了一种动态形式和静态结构稳定的平衡。
项目名称:ZOOBEETLE
项目地点:香港中环
设计出发点是重新诠释巴黎区Le Marais的街道风格,将它的异国特色融入在香港上环的街道中。从外立面到室内重新定义,用石膏条、拱门和高大明亮的窗户,以现代方式重新创建经典的巴黎街头元素。
田洁
田洁,成都万华投资集团产品研发中心,主任建筑师。毕业于耶鲁大学。目前在万华负责公建项目的设计管理工作。曾任职于英国Heatherwick工作室,参与了包括高线公园灯笼公寓、新加坡EDEN住宅等项目。她的建筑宣言是:设计充满感情和趣味的项目。她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结合,曾担任建筑设计导师也参与了A8的教研项目。学生遍布哈佛、耶鲁等世界顶尖建筑学校。
龚晨曦
龚晨曦,独立建筑师。毕业于耶鲁大学及清华大学。在旺苍县记录“不精确的节点”——城乡地带混杂的建造现象和建造历史,并逐步放在公众号“疯园子”。译作《海因茨.宾纳菲尔德:建筑与方案》2020年由光明城出版社出版。曾工作于阿科米星建筑设计事务所,Nikolaus Bienefeld architekturburo, Olson Kundig Architects等。独立建筑杂志《Der Zug》第五期主编。于2015-2017年在亚琛工业大学建筑史教研室访问学者并开设课程对德国建筑师海因茨·宾纳菲尔德做研究。关注建造,历史,现象-认知。
田洁、龚晨曦合作项目介绍
项目名称:“森林”中的幼儿园
项目地点:地点:湖北宜昌
项目面积:6600平方
场地处理:
本建筑采用台阶状体量适应地形,高低错落,减小体量压迫感,制造亲切宜人尺度;体量分离,制造自然渗入的间隙,营造“森林中的幼儿园”的意向;立面开窗布置悦动活泼,廊道采用天然材料,营造适合幼儿的环境氛围。
分区布局:
场地东西侧为规划道路,南北侧为公园。本建筑以数个梯形绿化块隔开的三组教学空间体量为核心组织空间。为适应地形,操场下建停车楼,将操场、教学楼设置在同一标高。操场与南侧公园结合,形成景观,且边界设置坡道,让人不自觉地走向坡道上向下俯瞰欣赏景观。北侧为儿童主要活动场所,林区与公园结合,形成森林般的室外景观。这样的分区紧凑合理,使主要的使用空间具有绝佳可达性。
项目名称:跃层公寓改造
项目地点:重庆
面积:99平方
设计的目标是在有限的预算内,为这对丁克夫妇创造如同城市一般具有空间感知纵深的家。最终完成的公寓内内包含一楼的入口玄关,厨房,通高起居空间,电视室;二楼的更衣兼收藏室,卧室,书房,盥洗室;及上下层两个卫生间。
中部的通高空间为公寓内的其他空间提供了视觉和流线联系,是宅内的公共核心。通高空间内的大桌子是是两位业主生活的主要“根据地”,他们在这个位置既可以看见电视室,也可以看到厨房和玄关。楼梯的实体部分与玄关的座椅结合而成的雕塑性体量,成为一楼的流线转轴,小心置入的斜线元素引导人的行动和视线。二楼的书房是公共空间的一部分,但只能由私密的卧室进入,是对公共空间有统摄视线的“空间深处的房间”,拉长了空间的感知纵深。
空间界面均仔细经营,以引入更多光线,创造视线联系,调谐尺度。材料上,选用了具有工业感和城市感的钢格板来制作楼梯,它和起居室内一对纤细的钢柱互相呼应。
项目名称:新加坡超豪华高层公寓
项目地点:新加坡
图片版权:Heatherwick Studio
在Thomas Heatherwick指导下独立负责EDEN项目外立面的设计和图纸绘制。
项目展现的一种与众不同的城市生活方式同时兼顾了精致巧妙的材料、质地、工艺细节和对当地自然景观的尊重及赞美。阳台的底面由高抛光的混凝土制成,特殊的骨料混合比例及最后的手工打磨让原本粗糙的材料呈现出宝石般的精致质感。墙面的纹理根据新加坡地形图的肌理处理设计而成,经过抽象化处理为立面。暗示了建筑的地理位置赋予材料更大的物理和概念上的意义。
关于A8 泡泡屋
About A8 POP
A8泡泡屋(A8 POP)由设计师张赫天设计并搭建完成,在麓湖畔为这个寒冬吹走了一丝阴霾。这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实验性空间,未来将为A8各种多元多变的跨界快闪活动提供时尚有趣、充满未来感的体验。“泡泡”的外形旨在唤醒大家的童心,重拾少年时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对外界的好奇心,用天赋异禀的创造力,去探索未知的领域。